所謂的資金,即行權時用以購買股權的資金,其來源對股權激勵計劃中的激勵對象而言,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股權激勵的出發點而言,是希望激勵對象一直持有股權,以從其所創造的長期業績獲得資本利得,希望激勵對象持有的時間越長,以便于獲得更多的增值,甚至希望激勵對象不要在行權日行權,之后仍然持有股票而不是立即兌現。但作為長期性的激勵或者作為一種機制而言,不斷的行權意味著不斷的資金投入,這是客觀上對激勵對象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
同時,中國證監會頒布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為激勵對象以股權激勵計劃獲取有關權益提供貸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財務資助,包括為其貸款提供擔保;商業銀行也同樣不得向居民提供貸款用于購買股票的相關規定。正因為如此,不少激勵對象往往選擇行權后在沒有限制條件的情況下賣出股票。這對于公司非高管人員的激勵對象來說,可能是一個很現實的選擇,但對于公司高管人員來說,還存在股票流通上的額外限制,比如只能賣出上年所持股票總額的30%。因此,行權資金依然是公司高管人員面臨的棘手問題。
行權資金的壓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會影響激勵計劃的吸引力和激勵性,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不排除部分激勵對象放棄參與激勵計劃的可能。行權資金的壓力大小,一方面取決于激勵力度的大小,具體體現在激勵額度與非風險性年薪之間的比例關系以及絕對股價的高低;另一方面取決于激勵對象個體可支配資金的大小。激勵力度越大,股票價格越高,意味著非風險性年薪中的很大比例需要用于行權,一旦這個比例超出激勵對象可自由支配資金的范圍,對行權就造成了困難。從某種程度上講,國務院國資委限定國有控股公司激勵對象的激勵額度不超過其總薪酬的30%,盡管依然無法解決股票市價高低的問題,但事實上緩解了行權資金的壓力。
國內企業激勵對象的行權資金,其來源通常有以下4個渠道:
1.激勵對象自籌資金
據了解,當前多數企業的行權資金仍以自己籌措為主,其他方式為輔。比如,湖南華菱管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披露的激勵草案中提到,國內高管的購股資金將由公司和個人按1∶1比例分別承擔。公司要求激勵對象自籌部分資金的同時,會以股權授予時相應業績年度的超額凈利潤為基數,提取一定比例的購股資金。
2.提取的各類獎勵基金
獎勵基金從凈利潤中提取,只要股東大會同意就可以了,換言之,就是股東同意與管理層、員工進行“利潤分享”。雖然這種提取獎勵基金的做法是符合有關政策的,但是從一些激勵方案來看,不少企業是把獎勵基金作為經營成本列支的,這涉及到企業的稅收問題,還需有關國家政策的支持。
知識點撥
提取獎勵基金這一措施能否實施,關鍵取決于股東是否愿意把原本拿來分紅的錢(即使不分紅,每股EPS也會增加)拿一部分出來作為基金。
3.通過信托方式墊資
通過信托公司解決行權資金的方式有2種:
① 公司將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成為信托資金名義上的所有人,公司成為信托的委托人同時也是受益人。信托公司將資金貸給激勵對象,激勵對象購買公司股票。
② 公司將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并指定資金專門用于購買公司股票,并設定公司與激勵對象為共同受益人。信托生效后,信托公司成為目標公司名義上的股東,行使股東權利,并獲得股東收益。在扣除相關的費用和報酬后,信托公司將股東收益按事先的約定比例和條件分別支付給公司和激勵對象。
重要提示
我們認為:此種方式非常簡潔,激勵對象雖然沒有獲得股票的所有權,只是獲得了受益權,但是,這種受益權的彈性很大,可以由相關各方做出富有創造性的具體方案,因此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融資變通方式。
4.其他的變通之計
激勵對象行權資金不足的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由此就出現了各種變通之計,如(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非現金行權,即激勵對象并不需要拿出任何的現金而通過一種折股買進的技術設計即可完成行權。比如,當股價從10元漲到20元時,獲授員工可以不出錢,以折股買進的方式從公司得到半股。
◎ 案例
1997年10月6日,中國青春寶集團董事會決定從公司現有的凈資產中切出15%,作為個人股賣給員工和經營者,其中董事長認購2%,以300萬元購257萬股。董事長馮根生從杭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270萬元,自己出資30萬元。馮根生認購股份時面臨著幾個方面的障礙: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資金,且國家規定自有資本是不能貸款的。其二,貸款利息的支付。其三,員工工持股會的法人資格與申請貸款的資格問題。
如何解決股權獲授人的行權資金來源問題,埃通公司的作法具有借鑒意義:埃通公司授予總經理與黨委書記的股權允許用授予后每年的分紅實行延期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