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ysaak"><acronym id="ysaak"></acronym></dl>
  • <button id="ysaak"><input id="ysaak"></input></button>
  • <rt id="ysaak"></rt>
    • 企業(yè)管理
    企業(yè)重組上市IPO

    認證制度

      認證制度,又成為合格評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間接確定技術法規(guī)或標準中相關要求被滿足的程序。它是為進行認證工作而建立的一套程序和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認證和認可兩類活動。

      19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成熟,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產品層出不窮,并且越來越復雜,普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已經不可能自行鑒別產品的質量了.與此同似乎,對于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產品實行政府控制,以保證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的要求也提出來了。

      1903年,英國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認證標志,即使用BS字母組成的“風箏標志”,標志在鋼軌上,表明鋼軌符合質量標準,該標志以英國國家標準為檢驗依據,具有公正性和科學性。此后,許多國家紛紛起而效仿,建立起以本國標準為依據的認證制度。

      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格局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國際貿易迅速增長,以歐盟和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為標志,世界經濟呈現出國際和區(qū)域化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認證制度的局限性暴露出來,一些國家的政府為了推動本國產品的出口,開始謀求雙邊一直多邊的認證制度,以區(qū)域性標準為依據的認證制度首先在歐盟出現。這種區(qū)域性的認證制度的建立,克服了歐盟各成員國之間標準不統(tǒng)一和管理技術上的差異,簡化了貿易手續(xù),保護了各成員國的利益。但是這對非歐盟成員國卻形成了非關稅貿易壁壘。在這種背景下,促使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考慮建立國際性的質量評定制度。

      1976年,IEC成立認證管理委員會(CMC)。CMC成立以后,完成了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元器件國際標準認證制度的基本章程和程序規(guī)則的制定和頒布工作。受關貿總協定的影響,197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認證委員會,并于1985年改名為合格評定委員會(CASCO),開始從技術角度協調各國認證制度的內容,促進各國認證機構的檢驗結果的相互認可,以消除各國由于標準、檢驗、認證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所帶來的貿易困難,并進一步制定出國際性的認證制度。1993年結束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將質量認證擴展為“合格評定程序”。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guī) | 工商注冊 | 企業(yè)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