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ysaak"><acronym id="ysaak"></acronym></dl>
  • <button id="ysaak"><input id="ysaak"></input></button>
  • <rt id="ysaak"></rt>
    •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藥企2.6億美元換和解 美國阿片危機難解

    當地時間21日,在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會談之后,四家大型制藥公司宣布,與美國俄亥俄州的兩個縣政府就阿片類訴訟案達成價值2.6億美元的和解協議,從而逃過了美國聯邦法院針對阿片類藥物成癮問題的審訊。如今的美國被泛濫的阿片類藥物纏得越發病態,但擺在它面前的卻是一個十分尷尬的處境——阿片類藥物千夫所指,但“阿片危機”卻始終沒能向解決邁出一步。對于善于游說的大型制藥企業而言,誰在背后發力不言而喻。

    達成和解

    情況沒有超出藥企們的控制。據美聯社報道稱,四家大型制藥公司趕在原定于21日開庭的首場聯邦審判前,與原告俄亥俄州的薩米特縣和凱霍加縣于當日凌晨1時許達成和解協議。其中,美國藥品分銷商美源伯根公司、卡地納健康集團和麥克森公司計劃支付共計2.15億美元的和解金。而跨國制藥商以色列梯瓦制藥計劃支付2000萬美元的和解金,并捐贈價值2500萬美元的阿片類藥物“舒倍生”。

    和解并不意味著認錯,這是藥企們的態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當天,上述三家藥品分銷商就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和解并不意味著他們有過錯。按照他們的說法,他們的產品上有美國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標簽,同時也注明了阿片類藥物具有致癮性這一問題。

    在當地政府眼里,這樣的結果多多少少顯得有些無力。對于和解協議,薩米特縣行政長官伊琳娜·夏皮羅說,和解只是漫漫長路的一步。凱霍加縣檢察官邁克爾·奧馬利則表示,面對阿片類藥物危機,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正在考慮將這筆和解金用于增加住院治療床位、提高緊急護理能力等。而負責案件的法官丹·波斯特則明確表示,不鼓勵僅用和解來解決此案。

    據了解,阿片類藥物是止痛效果最好的一類藥物,包括可卡因、美沙酮、嗎啡等,主要用于鎮痛,但長期使用會帶來藥物依賴、服用過量和死亡的風險。美國政府數據顯示,在1997年至2017年之間,約40萬人因服用阿片類藥物而死亡。一個更加直觀的數字是,占世界人口總數5%的美國人卻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

    “魔鬼”藥企

    五年前,年輕的馬修在與藥物成癮進行了長時間的搏斗之后,最終不幸去世。誰又能想到,馬修對藥物成癮的起因僅僅是醫生給他開的一瓶普渡制藥公司生產的奧施康定,用于給他打橄欖球造成的傷進行鎮痛。五年過去了,馬修終于等來了一個“答復”。

    上個月中旬,普渡制藥因為被控加劇美國阿片類藥物的濫用,在2600多起訴訟纏身的情況下,該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路透社的報道稱,普渡制藥表示,已經與24個州、5個美屬地區及2000多個市、縣和其他原告首席律師達成初步和解協議,但仍有24個州反對或不支持擬議中的解決方案。而在這之前,普渡制藥公司和美國一些州的檢察長已經就阿片類藥物危機的訴訟進行了數月的談判,以避免進入庭審。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魏南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法律規則并不完善的背景之下,阿片類藥物的泛濫在于其背后的藥企不斷對政府進行游說,導致醫生濫開和患者的濫服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現在藥企花大力氣與政府達成和解,其目的就在于避免進入庭審,鑒于美國是一個判例法國家,一旦成為判例,藥物監管將會趨嚴,對藥企來說是很麻煩的事情。

    普渡制藥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美國阿片類藥物生產商的代表。據了解,在過去的20年,其旗下的鎮痛藥產品奧施康定為該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奧施康定也因此成了普渡制藥最大的商業成功,但另一面,奧施康定也成了美國阿片類藥物成癮和泛濫危機中不可替代的一員。

    事實上,普渡制藥并不是唯一一個被盯上的企業。今年8月,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法官宣布,判決美國強生公司為近幾年該州阿片類藥物濫用情況負責,并判其支付賠償金5.72億美元。不久前還有媒體報道稱,強生已提出支付40億美元,以了結指控該公司助長美國阿片類藥物危機的所有索賠。

    資本游說

    生產阿片類藥物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藥企們不僅把力氣花在生產上面。以強生為例,在7周的審訊過后,俄克拉荷馬州法官鮑克曼在裁決中表示,強生公司“誤導性營銷和推廣阿片類藥物”推動了阿片類藥物的流行和濫用。俄克拉荷馬州檢察長邁克·亨特也表示,強生公司及其制藥子公司Janssen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積極營銷,低估并淡化阿片類藥物的成癮風險,使得阿片類藥物濫用成為“美國史上人為造成的最大公共健康危機”。

    亨特的說法一針見血——強生公司受利益驅動,成為阿片類藥物濫用的“主謀”。事實上,無論是普渡制藥還是強生,抑或是如今達成和解的四家大型制藥公司,他們共同被指責的一點就在于從事欺騙性的營銷活動,從而在阿片類藥物成癮危機中推波助瀾。

    欺騙性的營銷背后,資本的作用不可小覷。以普渡制藥為例,此前就有報道稱,為取得奧施康定的批準文號,該公司對FDA展開強大公關攻勢,即便相關內幕仍舊不得而知,但FDA在奧施康定的批準上一路亮綠燈卻是事實。根據媒體的披露,FDA內部力挺奧施康定的職員科斯蒂·萊特在奧施康定批準的三年后便離開FDA,加盟奧施康定的生產商,第一年年薪就高達37.9萬美元。

    上到FDA,下到醫生群體,全部都是藥企們“公關”的對象。美國政府也曾提出應對阿片類藥物成癮危機的相關計劃,但在巨大的商業利益網面前,這些計劃往往變得不堪一擊,藥企的抵制和質疑來得異常兇猛。

    可以簡單地說,制藥公司不斷向醫生推銷阿片類止痛藥,而醫生受到利益驅動濫開處方,導致本來用于癌癥病人的阿片類止痛藥被廣泛地用于各類疼痛病癥。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大抵便是“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當阿片類藥物泛濫時,阿片類制藥行業供應鏈上下游的參與者,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魏南枝稱,無論是阿片類藥物的濫用還是大麻的泛濫,其實都指向了一個問題——資本話語權大于社會話語權,資本有能力影響政府的議程設置和法律規范的走向,甚至可以塑造社會輿論,讓人們覺得藥物成癮并不是個問題。這種資本對政治和社會過大的控制力,才是問題的根本。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