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ysaak"><acronym id="ysaak"></acronym></dl>
  • <button id="ysaak"><input id="ysaak"></input></button>
  • <rt id="ysaak"></rt>
    •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按下布局中國市場快進鍵 外資成今年A股最強多頭

    作為一家大型外資私募的中國區負責人,馬克最近剛剛結束了一次跨越十多個城市、為期近半個月的出差旅程。“每天兩場路演,穿梭三個城市。不是在路演,就是在趕往路演的路上。”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曬出了一疊厚厚的高鐵票。

    近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不斷加速,海外資管巨頭紛紛來華設立投資機構并發行產品。對于他們而言,中國市場是未來數年全球資管行業最大的投資機會之一。據統計,目前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外資私募已有22家,今年以來外資私募產品發行數達31只,超過去年全年總和。

    不僅如此,在上證指數圍繞3000點反復震蕩之際,外資的“掃貨”熱情仍持續高漲。據統計,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逾2200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外資持有A股市值達到1.77萬億元,與公募基金持股市值的差距縮窄至3453.97億元。

    誰掌握了A股核心資產的定價權?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圍繞3000點反復震蕩,而外資“買買買”的步伐卻在不斷加快。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外資(包括滬深港通、QFII/RQFII)持有A股市值達到1.77萬億元,較2016年四季度增加了超過1萬億元。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外資和境內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僅相差3453.97億元,差額較今年上半年進一步縮小。

    作為A股兩大主力機構,公募和外資持股市值的你追我趕,也引發了市場對于這場A股定價話語權爭奪戰的廣泛關注。據統計,截至11月4日,北向資金對23只個股的持股比例已超過10%。其中,北向資金持有上海機場、華測檢測、方正證券的比例分別達到22.48%、20.78%、17.66%。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目前A股核心資產的定價權已經掌握在外資手中。國盛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表示,作為北向資金配置最多的板塊,食品飲料指數過去幾年的走勢與北向資金凈流入規模非常吻合。比如,外資在2018年5、6月份及今年年初大幅流入時,食品飲料均取得顯著的超額收益;而當外資流入放緩時,板塊則落后。

    “外資是過去兩年A股市場最重要的邊際增量,且配置偏好穩定、持股集中,因此對核心資產走勢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國盛證券在研報中分析稱。

    外資加快中國資管市場布局步伐

    除了在A股市場搶籌,外資布局中國資管市場的進程也在今年按下了快進鍵。

    自全球最大資管公司之一富達國際中國子公司富達利泰于2017年1月成為首家外資私募以來,截至目前,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外資私募數量已達22家。今年以來,外資私募新發產品數量達到31只,超過去年全年總和。除了傳統的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外資私募在今年還推出了FOF、多元資產等多種類型產品。

    外資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不止于此。對于不少海外資管巨頭而言,在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獲取公募基金牌照、服務數量更為龐大的個人投資者才是其終極目標。

    今年6月和8月,摩根士丹利華鑫和上投摩根兩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就率先通過中資股東的股權轉讓,先后成為中國境內首家外資相對控股和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10月11日,中國證監會進一步將取消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時間點由原定的2021年提早到2020年。

    一家大型資管公司的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坦言,此前之所以沒有申報私募備案,也沒有尋求境內合作伙伴,很大原因是在等待全資公募牌照的到來,以直接服務于A股市場中占比較大的個人投資者。

    在滬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看來,目前中國境內的20余家“洋私募”均為海外知名資管巨頭,除了橋水、元盛、英仕曼等傳統對沖基金,其他多為具有“公募基因”的資管機構,如富達、貝萊德、路博邁、富敦等。隨著資產管理行業對外資開放的進程加速,可以預見的是,將會有越來越多資管巨頭加快在中國公募行業布局的步伐。

    “我們看到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正在崛起,未來亞洲最大的機遇之一就是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和國際化。”亞洲最大資管公司之一惠理集團創始人、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拿督斯里謝清海稱。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