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ysaak"><acronym id="ysaak"></acronym></dl>
  • <button id="ysaak"><input id="ysaak"></input></button>
  • <rt id="ysaak"></rt>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電價微微漲 發改委繼續走鋼絲

      分兩步行走的電價微調終于到位了——山西等15個。ㄖ陛犑校┕ど屉妰r平均上調1.7分。

      在此之前,從上4月上旬開始,發改委分批次對山西等16個省的上網電價進行了微調,平均調幅約2分錢。

      中國的電價由上網電價和終端銷售電價兩種,前者指電廠賣給電網的電價,后者指電網賣給企業及居民用戶的電價。而且,“后者”又分為多個價格檔次,工業用電、農業用電、商業用電、居民用電、公共事業用電等,其價格均不盡相同。而且,除居民用電外,其他電價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還或多或少或局部地含有政府用電補貼。

      居民用電價格這次依然保持不漲。發改委顯然顧忌于高通脹背景下的民眾感受而不便“輕舉妄動”。

      上調部分省區上網電價之收益主要用來彌補電廠虧損。上調工商電價的收益也不可能全歸電網獨吞。其收益之大頭,很可能依然用于安撫電廠的“不滿”。由于民用電占比不足全部電力需求的15%,即使民用電價一并微漲,其新增收益的盤子也不會太大,發改委“居民電價保持不漲”無疑于向民眾做了個順水人情。

      這是一次頭痛醫頭的應急之舉。它與全社會在忐忑不安中等待多年的一攬子能源價格改革無涉。因而,它不可能引發電價在中短期內的快速上漲,甚至稱不上電價上調邁小步的起始之步。判斷能源價格改革框架內的電價改革,有一個關鍵性的看點:即政府是否下決心將電價的實際定價權渡讓給市場。故而,筆者對某些媒體關于“電價改革幕簾再次拉開”的炒作不予認同。

      本次電價微調所產生的用電成本,最終的買單者依然是用戶。用戶有工農之分、大小之別、產業區隔、所有制差異等等。不同行業用戶利潤率和消化成本能力也不一樣,繼而消化用電成本的能力也就不一樣。影響最大的是處于低端制造業的中小企業。以本市為例,因應于原輔料成本、用工成本、融資成本、人民幣匯率等多重因素的沖擊,上海服裝加工業去年1-4月用工還有18萬人,今年同期一家伙萎縮至10萬人,產業規模幾乎被“成本”擠壓掉一半,如今電價再往上調,所剩上海服裝加工業的整體處境無疑會進一步惡化……而上海低端制造業中小企業對電價的敏感,恰恰是兄弟省區的“一塊樣板”。

      雖說本次上調電價因不涉及民用電價而避免了低收入民眾的直接不滿,但民間對通脹的擔憂卻進一步增加。發改委官員出來解釋,說上調電價不會對 CPI產生直接影響。這無疑是句大實話——因為家庭用電支出的增加在CPI的權重計算中幾乎可忽略不計。然而,這話只說了半句,還有另一半卻被人為“貪污”了,那就是電價作為市場與社會的基礎價格乃一漲百漲。只不過,電價拉動“百業內”的產品或服務漲價,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甚至更長的價格傳導周期…… 筆者注意到,不只是發改委官員在第一時間發表了CPI“不受影響”的“安民告示”,更有部分“專家”站出來替官員的結論打圓場,說是就算有間接影響,也僅僅0.05%……呵呵,在統計CPI時,“0.05%”已經沒有統計表達之絲毫價值可言,故,此話能當真?是咋算出來的?

      將心比心,發改委的處境也挺難的。真正意義的電價改革,眼下根本不具備操作空間和時間,否則對通脹無疑于火上澆油。于是,發改委只能繼續在電廠、電網、工商用戶、居民群體四大利益主體中小心冀冀地走鋼絲。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