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ysaak"><acronym id="ysaak"></acronym></dl>
  • <button id="ysaak"><input id="ysaak"></input></button>
  • <rt id="ysaak"></rt>
  • 企業重組上市IPO

    對新聞出版集團上市的思考

    《媒介》雜志供稿

    2007年12月,遼寧出版傳媒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8年11月3日,安徽出版集團全稱變更為“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從2008年11月5日起由現在的“科大創新”變更為“時代出版”,就此,安徽出版集團成為我國新聞出版主業借殼整體上市的“第一家”;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江西新華發行集團、四川出版集團、廣東出版集團等單位的上市申請業已放在了有關部門的案頭。在中國出版業發展的道路上,上市之潮風起云涌,諸多新聞出版集團都啟動了上市步伐。

    新聞出版集團緣何上市

    遼寧出版整體上市,深圳發行集團整合海天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團控股中國和平出版社,等等,這些上市熱潮引起人們對傳媒業改制和上市問題的再度關注和討論,如此多的新聞出版集團都走上了上市之路,那么,上市究竟能夠帶來什么,為什么各大新聞集團都加入了“上市大潮”呢?

    借助上市圈錢,股權換資金

    上市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通過融資獲得大量的資金。中國的出版業需要創建幾個大的國際性的出版集團去參與國際競爭,這就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借助上市的力量來獲得資金。擁有了資金之后,集團就可以利用充足的資金來解決發展道路上的問題,并可以進行產業化經營,開拓更多的盈利空間。

    股權換資源,優化重組

    “上市募集資金,從某種意義上為出版行業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可能性”,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表示。出版傳媒集團的上市最重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將單一的所有制轉換成混合經濟的方式,而上市是相對安全的一種方式。“比起外國資本收購,上市對出版集團融資是最安全的。”同時,上市后的出版集團可以以交換股權等方式來和其他行業合作。“股權交換,資源共享,這些方法都可以體現出版集團發展的新空間,成本較低,效果又很好。”上市實際上是為出版企業建立一個“孵化器”,可以利用本身的優勢搭配產出較高的資源,實現立體化的發展模式。

    上市之后幾家歡喜幾家愁

    目前已上市的多數新聞出版集團業績表現乏善可陳,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這是由于中國出版業的特殊性,出版集團在尋求上市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一些內生矛盾的困擾,包括宏觀政策目標與微觀企業目標的矛盾、內容管理與公司制運作的矛盾、上市公司的普遍要求與出版集團自身素質的矛盾等。

    成立于2000年3月的遼寧出版集團是GAPP批準的7家股改試點單位之一,身處中國出版業最為活躍的機構之列,在傳媒出版界頗有江湖地位。去年12月上市后即實現了上市首日大漲329.53%的搶眼表現,相信很多傳媒人士對這件事依然記憶猶新。同樣,科大創新向安徽出版增發公告發布后連續四個交易日無量漲停,投資者熱情高漲。

    但是,傳媒企業上市后并非都是平步青云。1999年7月,以成都日報集團為投資主體的“博瑞傳媒”借殼“四川電器”上市,總體發展相對平穩。但2002年10月,博瑞傳媒向證監會提出再融資申請時,卻未獲批準。有關方面稱:“主要原因是博瑞傳媒未能充分披露公司業務的獨立性和關聯交易的公允性。”

    2002年5月,湖南出版集團出資6000萬元收購了上市公司武漢誠成文化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成為其相對控股方,實現連帶上市,被認為是第一個涉足股市的出版集團,但8個月后它就將股權轉手。不久“誠成文化”就發生了董事長出走的變故,該股股價急瀉,跌幅近10%,倘若湖南出版集團未能及時解套,陷入泥潭不可避免。

    2004年12月北京青年報掌控的“北青傳媒”在香港成功上市,曾被譽為“報業海外第一股”。“北青傳媒”其實是北青報和其子報的廣告、印刷等經營性資產的重組,是把經營部門拆分上市的典型案例。但在2005年,“北青傳媒”未有佳績表現反而成績滑坡,上半年利潤陡降99%。隨后2005年10月三位領導又因經濟問題被捕,作為中國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北青傳媒高管落馬的消息震動了中國新聞界,股市隨之急跌20%,上市僅一年多,就陷入低谷。

    慎重選擇上市之路

    大型企業并不一定都要上市,即使需要資金也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選擇。一個出版集團該不該上市,首先必須搞清楚上市的功能。

    集團的現實需要和戰略發展是上市之本

    企業上市的實質是原所有者以出讓部分所有權和利潤為代價,獲取新的發展資金,就是用股權換資金。也就是說,上市的基本功能是融資,出版集團上不上市主要是看需不需融資。而集團需不需融資,不但要看其現狀,還要看其發展戰略。集團有遠大的發展戰略還要看其能否實現,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說是否具有贏利潛力,能否在未來給股民回報。

    文化產業的特點是重要影響因素

    就上市和爭取上市而言,要特別注意非理性預期問題。比如,有些人認為文化產業、出版產業是被壟斷著的最后一塊領地,可能釋放出更多的能量來,能否釋放出來,不那么簡單;或者認為全球進入文化創意時代和文化產業時代,作為文化產業基礎和源泉的出版業,整個市場走勢看漲,所以新聞出版集團上市就一定會捧金掛銀,碩果累累,而實際并不一定如此。

    上市是一種途徑而非目的

    上市的最大動因是缺少足夠的投資能力進行項目的運作,通過上市募集資金,解決瓶頸性問題,獲得足夠的財力,保障和加快發展。然而國內的一些傳媒集團上市,在做戰略投資者方面似乎有某種盲目性,上市不是一種方法和途徑而成了追逐的目的。千方百計追求上市,而一旦通過上市斂回了巨額資金,卻沒有足夠或者相應的投資空間及項目,陷入茫然與尷尬之中。所以一定要考慮集團的現實發展需要而做出決定。

    所以某個出版集團是否上市,要對上市的利與弊有清醒的認識。上市的優點不言而喻:圈錢;提高產業集中度;建立良好的企業運營機制;提高品牌知名度。上市的缺點也很明顯:出賣部分所有權和利潤;可能泄露商業秘密;增大經營壓力。所以新聞出版集團應該分析自身的現狀和發展戰略,不要為了上市而上市,要練好內功,夯實基礎,著眼于長遠發展。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