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注定不易,伴隨著第二、三季度信托償付高峰的到來,屆時問題不在于有沒有信托違約,而是何時何地及波及多廣的問題。
一個“金開1號”尚可兜底,[注冊英國公司流程]但一旦個體風險蔓延到全局,后果則令人害怕。目前看隔斷信托風險鏈是是當務之急。
首先,分業監管格局之下,有著多種經營牌照的信托在中國有其特殊地位,可以連接證券、信托、房地產、資產管理等不同通道,甚至有著“金融百貨公司”之稱。
也正因此,信托業的興衰成敗也帶著濃厚的中國特色,改革開放以來總是走不出“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治亂循環,幾乎每隔五六年就興起一輪亂象與整治。
其次,規模之大,影響很廣,必須認真面對近些年信托增資擴股的消息也不絕于耳。根據相關數據統計,45家信托公司2013年共實現總收入662.63億元,同比增幅為3.91%,更令人驚奇的的是,信托管理的資產在2013超過10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而2007年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尚不過4,000億元。
再其次,信托很多業務是影子銀行,信托的資產膨脹,引發業界對于影子銀行監管乃至“廣信破產”往事的追溯與擔憂,監管機構的各類文件也多次出臺。但平心而論,今天信托業的問題與過去并不相同。
90年代末整頓信托主要目的之一是實現證券業和信托業的分離,當時信托業的主要風險來自證券業務,而今天的信托業的風險更多源于銀行業務。
信托只不過是為銀行打工的小弟,銀行限于監管、不便出面做的業務,借信托的通道,換一種方式來做,本質上仍舊是銀行在做生意,只不過放信托進來分一杯羮而已。
事實上,差點違約的“誠至金開1號”信托計劃中,銀行收取的費用數倍于信托收取的費用。從這個角度而言,還是那句老話,所謂影子銀行,在中國只不過是銀行的影子。
但如果動態估算,一旦信托等影子銀行業務出現兌付危機,那么銀行的不良貸款將面臨巨大壓力。隔斷風險的主要做法和建議:
一、信托公司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提前終止信托項目。提早控制風險傳導。信托公司在發現信托項目出現風險隱患,可能導致未來出現違約風險,或者對于未來信托項目按期兌付的預期不高,又或者交易對手觸犯信托合同相關條款時,可以在信托項目尚未到期的時候就終止信托項目,在風險未完全暴露的情況下,采取措施避免風險擴大化,以自有資金進行信托兌付。
二、加強與銀行的合作,信托很多客戶也是銀行客戶,信托應該加強與銀行合作,出現風險后共同面對處理,一是共同處理抵押資產,而是共同追償保證人,讓保證人歸還或增加保證人的授信額度。
三、爭取政府支持。信托項目一般比較大,也是政府關注的企業和項目,剛性兌付背景下,信托公司必須承擔投資者本金和收益的兌付,以自有資金收購投資者的信托受益權,以此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確保不發生群體事件;尋找新的接盤者或者通過資金置換方式解決。在信托項目無法按期兌付后,信托公司可以與其他信托公司合作,通過發行新的信托計劃,作為資金置換來實現融資方的資金補充,緩解融資方資金壓力。
四、告示要準確,信托公司投資的項目要公開披露,[注冊英國公司條件]風險,而且作為銷售單位要有專門人員介紹項目及理財產品的風險,而目前提示很不到位,甚至沒有。這是導致群體事件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