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作為盤活資產存量的重要金融工具,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市場供需和監管政策日益成熟的環境下,信托公司如何利用自身的稟賦優勢,在即將蓬勃發展的資產證券化業務藍海中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記者日前專訪了外貿信托副總裁兼外貿信托研究院金融市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銀熙女士。
結合外貿信托證券化業務的實踐經驗,[在廈門注冊香港公司服務]李銀熙闡述了信托公司在證券化市場面前的巨大機遇和發展邏輯。
資產證券化迎最好布局期:機制日趨完備模式走向成熟
李銀熙表示,目前信貸資產證券化已步入初期階段的穩步推進期,而企業資產證券化則剛剛處于需求期。
自2005年首批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發行交易平臺,為滿足信貸資產獨立和風險隔離目的的信托單SPV的證券化運行機制已初步建立起來。業務運行法律框架、交易結構、監管規則、發行交易機制、信息披露機制、投資者利益保護等體系基礎較為完備。
2014年上半年,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和交易的可行性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同時,以可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既定債權和未來收費權為基礎資產的信托型企業資產證券化(信托型ABN)也在積極推動當中。
目前,以優質基礎資產為主的資產證券化將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信托是通道?不是通道!
在信托公司升級版的服務當中,信托公司如何體現區別于其他機構的稟賦優勢和專業能力?
李銀熙談到,境外資產證券化大多數采取注冊信托殼公司的SPV方式,受讓發起機構證券化基礎資產,實現發起方主體資產與證券化資產的獨立和風險隔離。
證券化結構設計、證券發行、基礎資產過程管理、證券本息兌付清算等分散在各個機構,通過合理分工完成。
我國境內信貸資產證券化在2005年首期試點,將信托資產獨立和風險隔離法律功效引入進來,延續了信托為特殊目的載體SPV的功能。這一歷史原因決定了目前信托公司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的角色。
然而,外貿信托通過對境內外證券化業務結構流程的研究發現,在證券化特殊目的載體的具體服務權利義務方面,作為金融機構的境內實體信托公司,與境外SPV單體信托在證券化業務職責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
境內信托公司的跨市場跨行業的資產管理功能,可以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提供職責更清晰、內容更具體、流程更連貫的增值服務,而不應當僅僅充當資產獨立和風險隔離的單體法律載體通道。
在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境內信托公司可以向交易參與者提供更多的職責內涵,形成功能一體化全程服務體系。
第一,在受托職責履行方面,能夠盡職參與證券化實施前期、中期、運行管理期和結束期的全程服務。如信托公司可以在資產購入、證券發行、信托財產管理和信托利益支付過程中,以受托人身份積極參與入池資產標準確定、基礎資產盡調、交易結構設計、信息披露、證券本息兌付清算等各項工作,成為投資者利益的全程守護者。
而基于權利與義務相匹配的原則,信托公司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的收益也應該與其職責相對應。
一旦服務職責和收費定價關系理順,目前信托公司的收費就會更加理性化和市場化。
第二,在業務能力建設方面,信托公司應積極涉足包括對公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專項基礎設施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等各種公募證券化基礎資產,研究總結各類資產的共性和個性特征,在交易結構設計中提出相關建議,豐富證券化業務實踐經驗。
只有服務內容的價值得到認可,信托公司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可持續盈利模式才能形成。
第三,在市場機構合作方面,信托公司可以以發行人和受托人的身份,協助發起機構和承銷機構參與部分證券化產品銷售,促使投資者在證券化投資決策過程中建立起雙重判斷基礎,即對證券化發起機構的主體信用決策判斷,以及對證券化存續權益保障的法定資產持有人的資產信用決策判斷。
信托公司如果與其他合作機構一起為證券化發起機構和投資者提供了增值服務,則機構之間就能夠形成合作共贏的盈利模式。
最后,在風險管理方面,信托公司應根據監管政策要求及時調整業已制定的業務流程、風控體系和規章制度,保證證券化業務操作在合法合規的要求下不斷升級改造。
切入證券化藍海:掌握“三要素”
在完成市場邏輯定位、業務經驗梳理、客觀能力分析的基礎上,信托公司將采取什么樣的具體措施使戰略執行得以落地,李銀熙認為,信托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藍海的具體切入點是投資者權益、機構合作和業務創新。
在投資者核心權益方面,信托公司作為發行人和受托人,應繼續完成前期、發行、收益分配、信息披露等各個環節的精細化發展,建立起運行有效的全程服務體系。
在合作機構關系建立方面,信托公司可以與市場各專業機構繼續建立共贏協作體,通過建立協作團隊品牌,有效銜接業務運行鏈,為發起機構和投資者提供可持續,有特色的專業服務方案。
在業務創新方面,與各家專業機構共同探索符合內地市場真實需求的解決方案,這些創新方案將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即以能夠同時滿足發起機構、投資者和監管部門要求為目標。
按照投資者的需求,[在大連注冊香港公司服務]在風險可控的框架下,與各專業機構溝通探討資產篩選、證券設計、發行和交易、證券流動、資產風險管理等技術創新,保證創新元素能夠被市場容易接受,信息基本對稱、操作運行便利,監管監督有效,從而逐步達到業務持續,利益共贏,合法合規,風險識別,職責清晰的資產證券化運行體系。
李銀熙最后表示,在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初期階段,當自上而下的制度框架建立后,市場參與者將會主動豐富運行機制的內涵,并逐漸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動力量。如果在監管政策與交易行為保持同步動態升級優化,以市場供需為原動力的證券化風險收益流動體系和市場定價就會形成,規則和行為良性互動的資產信用工具將進入不可估量的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