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ysaak"><acronym id="ysaak"></acronym></dl>
  • <button id="ysaak"><input id="ysaak"></input></button>
  • <rt id="ysaak"></rt>
    • 信托基金|財富傳承管理|家族辦公室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中國的消費率太低?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世界經濟增長仍然低迷,要求刺激、拉動中國國內消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中國消費過低[香港公司審計]、儲蓄過高、經濟增長靠投資和出口拉動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的確,根據官方統計,消費只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8%,這意味著總儲蓄率達到了52%!這些儲蓄不僅為占GDP 48%的國內投資提供了融資,同時也以資本外流的形式,為占GDP 4%的凈出口提供融資。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圍內,消費占GDP的比重平均為80%,在美國這一比例高達88%,歐盟則剛剛超過80%。中國的消費率不僅遠遠低于世界其他地區,也大大低于自己20年前60%的水平。按照現在流行的觀點,中國人的消費不足成了全球經濟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中國必須采取刺激消費的政策,一方面來幫助全球經濟實現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其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然而,關于中國消費率太低的這種流行觀點,其實是基于錯誤的理論和對官方統計數據的膚淺的理解之上的。首先,這種觀點錯誤地假設了需求可以驅動增長。當經濟在低于其潛在產能的水平運行時,需求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當前或短期的經濟增長率。這是傳統的凱恩斯理論,我們對此都沒有異議。但是一國長期的經濟增長和發展依賴于其生產能力的擴張,而這取決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技術進步的速度。也就是說,投資而不是消費才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引擎。如果消費需求就能推動經濟長期增長的話,那么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窮國了!
    低消費率的另一面是高儲蓄率,它使得一個國家可以在不依賴于外債的情況下實現高水平的投資,這也是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里得以快速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 1990年到2010的二十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達到10.5%,與此同時,消費的增長也達到了8.6%(考慮通脹調整因素后)。雖然消費增長速度低于GDP的增長速度,但高達8.6%增速已經非常了不起,因為世界平均水平還不到3% !同一時期的印度——另一個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其消費的年均增長率為5.8%,也低于其GDP6.5%的年均增長率。聽起來也許有些拗口,但中國相對低的消費率正是其很高的消費增長率的重要原因。
    那些熟悉經濟增長理論的人應該會同意上面對于消費驅動經濟增長這種流行觀點的批評,但可能會有人指出,中國不到50%的消費率也低得太不尋常了。歷史上,幾乎沒有哪個經濟體長期保持了這么低的消費率;即使是已經發達的東亞經濟體在他們快速增長的時期內似乎也沒有經歷如此低的消費率。如果真是這樣,那么中國的投資效率可能就太低了,投資過多時就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這就引出了我們的第二個論點:官方統計數據大大低估了中國的消費水平。中國真實的消費率應該比官方公布的數據高10到15個百分點,達到GDP的60 - 65%,對于快速增長的經濟體而言,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的也是理想的比例。
    中國官方統計數據對消費的低估來源于幾個方面。首先,中國的統計數據大大低估了居住消費。若干經濟學家(包括本文作者)在這方面已經指出過這一點,但是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使國家統計局也早認識到這一點,但在實際統計中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居住消費由租金、房屋維修保養及水電煤氣等支出構成,其中租金又包括租客支付的實際租金以及房產所有者自住的虛擬租金。理論上,自有住房的虛擬租金應該等于住在自有房屋中的居民要在租賃市場上租住類似的房子需要支付的租金。而在實踐中,計算虛擬租金并非易事。統計局使用建造成本乘以一個固定的折舊率(城鎮住房是2%、農村是3%)作為粗略的估計。雖然這種方法很容易,但是它大大低估了實際的居住消費。不僅建造成本大大低估了房屋的市場價值,而且2%的折舊率也低估了實際的租金回報率。使用這種方法計算得出的 2009年中國居住消費占GDP比重僅為6%。然而,在同一年,經合組織中高收入的發達經濟體(美、日、英、德、法、加)的居住消費占GDP比重都在 14%左右,該組織中兩個發展中國家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居住消費占 GDP比重分別為 11.1%和16.5%。即使是印度,居住消費也達到GDP的8.6%。
    根據我們的估算,在2009年,如果中國城市住房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4000元人民幣(640美元),平均的總租金回報率是3%,由此計算出來的居住消費支出占到GDP的10%。僅這一項消費支出的重估就將中國的消費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如果農村住房消費被官方統計低估了1個百分點的話,那么中國的總消費支出就被低估了5個百分點(順便說一句,虛擬租金在國民經濟核算中也是收入的來源,這意味著,中國的GDP也至少被低估了5%。) 。考慮到中國城市異常高的房價這一事實,中國的居住消費可能占到GDP的11%或者更多。
    導致消費被低估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香港公司查詢]官方統計數據不能涵蓋由公司賬戶付費的私人消費,此項支出一般被視作企業的經營成本,如果是耐用消費品,則被視作投資支出。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消費!例如,許多企業主或高管通過公司賬戶購買私人汽車,這些汽車的購置成本會被計入投資支出而不是私人消費。我們懷疑,大多數豪華進口汽車都屬于這一類。這種通過公司賬戶進行私人消費的做法在中國普遍存在,包括吃喝宴請、旅游度假、汽車保養、汽油消耗、通訊支出等等,幾乎任何可以開發票的家庭用品的開支都可以打入公司賬戶。對于國有企業的高管而言,公款支付的實物消費成了一項重要的福利。這種做法大大節省了公司層面和個人層面的所得稅,但也因此讓中國的消費被大大低估了。當然,要確切知道有多少這樣的消費是不可能的。如果這些消費占家庭消費總量的10%,那么我國實際消費支出占 GDP比重就被低估了3.5個百分點。
    消費被低估的第三個原因則與住戶調查方法有關。這種方法依賴于被抽樣調查的住戶每個月詳細記錄家庭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參與記賬的家庭只得到很少的報酬。全國住戶的消費支出的總額則是用人口數量乘以住戶調查得出的人均消費支出。這里會出現幾個問題。首先,我們知道高收入、高消費的家庭在樣本中的代表性是很低的,因為他們沒有動力去報告他們的收入或者不厭其煩地記錄每筆支出。這就導致全國人均消費被低估。其次,記賬的住戶很容易遺漏一些支出記錄,尤其是一些比較小的支出,因為他們并沒有多大的動力去保證記錄的準確性。第三,實物消費可能被低估了,既可能是因為住戶沒有準確記錄這類消費,也可能是用過低的價格來計算這類消費的實際價值。這里我們并不是要怪統計局工作做得不好,而是要告訴統計數據的使用者應該了解這些數據是怎么來的。
    最后我們想要指出,學術界的經濟學家在做國際比較時通常不會簡單采用各國官方的統計數據,而是采用所謂的賓大世界表的數據。該表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價格比較項目根據各國商品價格的調查結果而重新編制的世界各國國民經濟核算數據。賓大世界表不同于官方國民收入統計之處在于它根據購買力平價對各國的消費和投資價格水平以及官方(或市場)的匯率做了相應的調整使得各國的數據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根據最新發布的賓大世界表,即使不考慮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被低估或遺漏的消費支出,中國的消費占比在2010年(該表的最新年份)也達到了GDP的 60.9%,而不是官方數據給出的47.4%。這個差別的主要原因在于賓大世界表是用所謂的“國際價格”而不是用中國的名義價格來計算中國的消費和投資的價值。與投資品價格水平相比,中國的消費品和服務(包括政府服務)的價格水平較國際水平更低。具體來說,2010年中國居民消費的價格水平只相當于美國的 42%,而投資的價格水平則相當于美國的68%。
    此外,根據賓大世界表,中國的消費率在1990年是58.9%(而不是官方的62.5%),而且。在過去的20年間,該比率一直穩定在60%左右的水平,而不是像未經調整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的那樣在不斷下降。(從技術上講,這是由于在此期間中國消費價格水平相對于投資價格水平上升更慢。),因此,如果說中國 60%的消費率太低,那么,至少根據賓大世界表的數據,在過去的20年里它從來都是這么低!但中國經濟不正是在這20年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嗎?有什么理由認為中國的低消費現在就成了問題呢?
    中國60%的消費率與同樣基于賓大世界表的數據計算出的東亞四小龍的消費水平具有很強的可比性。自80年代中期以來,韓國的消費一直占GDP的大約60%;香港的消費率在1960年以來也都保持在60%左右;新加坡自70年代中期以來的消費率從來沒有超過60%,過去二十年的平均消費率只有45%,比中國已經很低的官方消費率還要低很多。這三個地方都先后變成了高收入的發達經濟體。臺灣的消費率略高,但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絕大多數年份都低于70%,在80年代中期低至60%。同樣,另一個高儲蓄的經濟體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的大部分年份的消費率也都低于70%,在一些年份還曾低到61%。
    當然我們也不能迷信賓大世界表的數據,[注冊香港公司瑞豐專業辦理]但同時考慮到中國還有大量的消費支出并沒有被官方數據統計進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用可比的國際價格來衡量的中國的實際消費率不會低于60%,與東亞四小龍所經歷過的水平非常相似。也許正是由于類似的“低消費高儲蓄”的傾向,中國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高收入的東亞經濟體。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