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ysaak"><acronym id="ysaak"></acronym></dl>
  • <button id="ysaak"><input id="ysaak"></input></button>
  • <rt id="ysaak"></rt>
    • 信托基金|財富傳承管理|家族辦公室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華門債務危機:東亞信托陷入2.6億 川信“逃過一劫”

          杭州,又一地產開發商陷入債務困局。

    77日,網新實業向杭州西湖區法院申請破產重整。[蘇州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隨后,其股東方之一浙大網新表示,申請破產由于網新實業控股股東華門控股出現債務危機。

    華門控股是浙江地區發展較久的民營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平臺控股公司,旗下有子公司近10家,分布于杭州、南京、天津等地。

    在網新實業申請破產前,華門控股另一子公司浙江清水灣置業開發的新西湖小鎮項目已因資金不足無法如期交付工程。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2013年,方正東亞信托和中誠華建資產為華門控股和清水灣置業提供過融資,金額分別是2.6億元和4000萬元。

    2013年之前,銀行是華門控股及其子公司的主要融資渠道,截至目前尚有未到期銀行貸款約6.5億元,公司累計負債超過31億元。

    一位接近華門控股的人士稱,華門控股債務問題,很可能是公司自2013年以來融資受挫,最終資金難以周轉所致。

    3家機構陷入

    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資金鏈條里的任何一環都重要無比。

    網新實業全稱浙江浙大網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工商局網站顯示,其股東包括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大網新”)、上海崇華投資有限公司和華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門控股”)。

    浙大網新年報披露,2013年,其將所持有的網新實業20%的股權轉讓給華門控股有限公司,轉讓完成后浙大網新僅持有5%股份,華門控股成為絕對控股股東。

    據浙大網新的描述,網新實業申請破產重整,實因華門控股出現債務危機,如此是為網新實業債權人利益的最大化。

    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網新實業債權人主要包括兩家銀行,貸款共計4.72億元。而后其中一家銀行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該筆貸款屬于委托貸款,為其他公司委托銀行將公司自有資金向網新實業發放貸款,銀行僅作為一個通道,負責到期時的款項催收,并非實際債權人。”該筆委托貸款金額5200萬元,為一家上海地區公司,銀行方面表示不便于透露具體公司名稱。

    另一筆貸款為工商銀行發放,總計4.2億元,將于201710月到期。

    另外,網新實業建設運營的浙大創新科技園項目于2013年底還獲得一筆信托融資。

    去年12月中旬,方正東亞信托發行“華門控股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雖然直接融資方為華門控股,但信托推介材料顯示,募集資金將用于浙創園項目一期和二期部分標段樓房建設。

    信托計劃的第一還款來源是華門控股的經營收入,按照信托公司的測算,從2014年至2015年,該項目預計為華門控股帶來收入達8.2億元,利潤3.5億元,凈利潤2.6億元,經營凈利潤率保持在30%以上。項目的銷售會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

    資料顯示,浙創園項目預計開發成本19.53億元,信托資金進入前公司自有資金已投入11.78億元。浙創園早于20065月開工,目前建設未過半,尚有待建面積23.1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9.9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計劃于2016年完工。

    地產項目看上去很美,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預期快不過變化。目前該項目也作為網新實業的一部分進入破產申請流程。

    對于浙創園項目,方正東亞相關負責人給出的說法并不悲觀。其表示:之前項目的利息一直有按期支付,目前某大型企業擬收購浙大創新科技園項目股權,為避免項目股權存在或有負債,經協商決定采取司法重整的方式進行,并已報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同意。

    然而,在破產法中,破產重整是指債務人不能歸還到期債務且資不抵債,若申請能得到后續批復,則其債務問題顯而易見。

    “這種描述比較少見。”一位從事股權并購的私募人士分析,“可能是公司打算找人接手較優質的項目,盡快回款,緩解現金流緊張。但這一步肯定要在破產申請受理之后才能走。”

    此外,風控方面,方正東亞項目有位于天津和南京的兩塊商業物業做抵押。包括天津安吉拉房地產所持有的商業裙房,評估價值2.8億元;南京瑞柏貿易所持有的金陵御花園項目貴賓樓E棟,評估價值1.8億元。上述方正東亞信托人士表示:“公司目前并未有對土地做處理的打算,信托項目仍在正常運轉。但這兩項抵押物都是成熟的商業物業,能夠確保信托資金安全。”

    資金鏈長期承壓 

    而網新實業的破產申請非僅因股東方所述,其自身資金狀況亦不佳。

    今年7月,有網友在某論壇稱,其2011年購買過E30中心房產,約定2013630日交房,但一再延遲。于是該網友在今年4月辦理退房手續,截至目前仍未收到退房款返還。

    E30中心為商住兩用樓,位于浙創園內,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開發商是網新實業,其申請破產重整也是由此曝光。

    此外,記者還得知前述華門控股為信托融資提供的天津、南京兩塊抵押物在信托項目過會前均抵押給永亨銀行上海分行,項目過會后才用過橋資金從銀行先行解押。

    過橋資金作為一種短期資金融通,期限通常在六個月以內,目的是為達到與長期資金對接的條件。

    一位房地產信托研究員對記者表示:“這也無形中增加融資方華門控股的短期債務壓力。”公司負債明細顯示,華門控股子公司天津安吉拉尚有永亨銀行未到期貸款8550萬元。另據了解,華門控股資金鏈則長期受旗下子公司浙江清水灣置業的地產項目新西湖小鎮所累。

    早在2012年,因新西湖小鎮延期交房,便有華門控股陷入債務危機的消息傳出,但當時并無下文。

    直到今年7月,有杭州當地媒體稱新西湖小鎮約定交房時間是2013年底,現在逾期交房已達到半年之久,多位購房者于今年2月向余杭區人民法院上訴,法院判決開發商清水灣置業賠償購房者本利,但購房者至今未拿到賠償款。

    新西湖小鎮項目共分6期開發,前4期均已交付,尚未交付的是56兩期。售樓處銷售人員表示,開發商的資金跟不上,這兩期項目已經停工很久。根據上述當地媒體提供的信息,未交付的樓盤停工于2012年。

    截至2012年底,華門控股(與子公司合并報表,下同)總資產43.8億元,總負債31.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1%。其中預收賬款占比35.89%,長期借款占比24.64%。到20137月底,其自身資產負債率約61%。對于地產商來說,資產負債率居高屢見不鮮,能否保證穩定的資金流更是運轉的關鍵。

    2012年,華門控股營業收入約8500萬元,比2011年下降73.6%;凈利潤-3022萬元。且負增長的現象延續到2013年。到2012年底,公司的期末現金及等價物余額537.4萬元。

    資料顯示,到2012年末,浙江清水灣置業預收在建項目售房款9.9億元。而接下來的2013年,華門控股則不斷為清水灣置業尋找融資。

    融資受挫

    2013年上半年,交通銀行[-2.83% 資金 研報]為浙江清水灣置業提供的一筆6000萬元貸款到期。接下來的下半年里,清水灣置業曾與多家金融機構接觸希望尋求融資。

    去年8月,一些第三方理財網站曾發布名為“四川信托·杭州清水灣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推介材料,資金計劃用于杭州市余杭區中泰鄉新西湖小鎮項目56期的開發建設。但該項目最后并未進入募集期。四川信托相關人士表示,清水灣項目最后沒能過會,信托計劃也沒有發行。

    幾乎同期,[福州 注冊香港公司服務]清水灣置業也向中誠華建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尋求融資。募資規模4000萬元,期限24個月,資金投向同為新西湖小鎮項目56期開發建設。這是其在當年通過非銀行機構唯一成功的一筆融資。隨后,金元惠理基金(現“金元百利資管”)也曾計劃發行“杭州新西湖小鎮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但該項目最終同樣歸于“流產”。

    此前,在方正東亞信托項目資金募集時也并不順利,信托產品原計劃分三期,而后方正東亞信托公告將其改為分多期發行,并表示,意在縮短委托人交付的認購資金的閑置期。

    一位信托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通常類似情況由于產品募資速度較慢,為了保證資金先進入投資者的利益,或者是融資方急需資金。”

    2013年之前,華門控股的長期貸款主要來自銀行,現在這一渠道亦受阻嚴重。華門控股曾表示,公司滿足銀行貸款條件,但由于銀行資金額度緊張,無法為其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支持,故轉而尋求信托等渠道融資。

    “公司資金跟不上,無法如期交房,再加上一邊是購房者要求退款,一邊是融資受挫,最終債務問題激化。”一位接近華門控股的人士稱。

    而破產重整意在法院和利害關系人的參與下,進行企業業務重組和債務調整,以幫助債務人擺脫財務困境、恢復營業能力。

    “公司進入破產重整后,會與債權人協商解決辦法,可能通過借新還舊、找其他方面接盤等方式改變公司現狀,如果行不通則可能進入處置階段。”前述并購人士表示。

    根據方正東亞信托前述人士的說法,公司要求華門控股方面出具了浙創園項目將被收購的證明。由此,華門控股的債務危機或將被得到暫時緩解。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